一面锦旗,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更是一段深厚情谊的见证。近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常驻我院帮扶专家雷光涛主任,以其仁心仁术赢得了患者与同仁的广泛赞誉。我们特别对雷主任进行了专访,聆听他这段帮扶之旅的感悟、挑战与展望,感受那份为生命守护而“拧成一股绳”的力量。
雷光涛
博士 副主任医师
现就职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西省研究型医院胸痛分会委员
江西省介入医学联盟(IMIA)理事
中国医促会高血压病学分会会员
主要从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等危重症疾病的诊治与介入治疗,发表SCI论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数篇,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数项。

01 初印象与深感触:坚实的平台,奋进的团队
初抵我院时,最让雷光涛主任印象深刻的,是院领导对医疗质量提升的高度重视。从帮扶方案的精准定制,到手术设备与耗材的提前协调,再到对专家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每一步周密的筹备,都为他后续安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工作的深入,他更为我院心内科团队那股向上的“精气神”所感染。他深切感受到团队成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迫切渴望——那体现在每周固定的业务学习与病例讨论中,也体现在每个病例术前的积极建言与术后的主动复盘里。谈及合作,他用了“格外顺畅”来形容。他特别赞赏科室青中年医生踏实肯干、善于思考的作风。正是在院领导的战略引领与科室主任的细致指导下,雷主任感到他的帮扶工作从未是“单打独斗”,而是如同多股力量紧密拧合,扎实地共同向前推进。
02 一场生命攻坚战:多学科协作战胜“生死时速”
在短短十余天里完成19台手术,其中一例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室颤的危重患者,成为雷光涛主任心中彰显团队力量的生动范例。
这场生命的赛跑,最终成为一场多学科协作的典范。急诊科快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并提前协调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共同制定详尽预案。手术台上,心内科团队与雷主任实现了“无缝衔接”,最终成功在90分钟黄金时间内开通血管并植入IABP。雷主任动情地强调,这场胜利,是领导统筹有力、多学科团队通力协作的成果,功劳属于每一位参与者。
03 留下“带不走的财富”:技术与理念在此扎根
对于这段帮扶经历所能留下的“财富”,雷光涛主任寄予了深切期望。他希望能留下“带得走的技术”与“带不走的能力”。
“带得走的技术”,是那些他与团队共同梳理、并已固化下来的复杂PCI手术流程与并发症防控要点,是一套可复制、可传承的技术规范。而更为珍贵的“带不走的能力”,则是那种协同共进的团队文化——所形成的“有事一起扛,有难题共同解决”的深厚默契与凝聚力。展望未来,他期盼科室能持续深化“传帮带”机制,让精准介入等核心技术在此深深扎根;同时,进一步优化胸痛中心的区域协同流程。他深信,在院领导的引领和团队共同努力下,我院心内科必将能独立攻克更多复杂疑难病例,让本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心血管诊疗服务。
专访的时间有限,但雷光涛主任所描绘的协作图景与未来蓝图却令人无限憧憬。他的到来,不仅是技术的输送,更是理念的融合与激荡。这面锦旗,正如一个温暖的注脚,见证着帮扶专家的仁心与担当,也见证着我院心内科团队在协作中成长、在挑战中蜕变的历程。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正于此地结出硕果,为本地百姓的健康筑起一道更为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