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主要用于眼前节检查,可对眼睑、结膜、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等组织病变进行精确检查。
2、角膜内皮细胞镜检查:是一种专门用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显微镜,可以对角膜内皮细胞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临床主要应用于:(1)白内障手术,术前了解角膜内皮的功能状态,对提高手术安全性、筛选高危角膜患者具有重要意义;(2)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前检查供体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等参数,为选择优质的供体提供依据;(3)圆锥角膜的辅助诊断;(4)评估角膜接触镜及眼内炎症、青光眼等眼病对角膜内皮的损伤程度。
3、眼A/B超:A型超声主要是用于眼轴长度的测量,人工晶体度数计算等。 B型超声主要是进行玻璃体混浊、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脉络膜脱离、眼内肿瘤、球内异物等病变的检查。
4、眼科光学生物测量仪检查(IOL-MASTER检查):也被称为人工晶状体测量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眼内测量技术。它主要用于在进行白内障手术以及其他需要更换人工晶状体的眼科手术前,准确测量眼球的长度以及角膜曲率。
5、角膜地形图(Sirius)检查:是目前最先进的三维断层角膜地形图及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其临床主要应用于:(1)睑板腺分级拍摄:通过红外透射技术拍摄睑板腺,全球首款量化分析睑板腺软件。量化给出睑板腺丢失率,评估MGD功能。(2)泪液稳定性分析:Sirius使用非接触式的拍摄方法,内嵌泪液稳定度分析模块,分析患者泪膜破裂情况,给出BUT时间,为泪膜稳定性的评估提高良好的参数分析。(3)提供各种角膜参数,可发现早期的圆锥角膜。
6、眼底照相检查:主要是检查眼底的后极部,包括视神经,眼底血管,黄斑区以及接近赤道部的视网膜。常用于眼底疾病的诊断,如视网膜疾病、玻璃体疾病或视神经疾病,可通过眼底照片直观的观察患者的眼底状况,以协助眼底病的诊断及治疗。
7、OCT检查:是一种非接触式、无创性的检查,分辨率高,能精确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对一些需要了解视网膜截面的各种眼底疾病,及神经纤维厚度变化的疾病(如青光眼等),结合其他检查,能早期发现和明确诊断。
8、扫描激光眼底检查: 利用弱激光束扫描眼底,对眼底照相并进行分析,属于一种无创性检查。可以在非接触、非散瞳的状态下检测200度范围的视网膜,并以三维图像形式展现全视网膜形态,有利于临床上对眼底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如是否存在黄斑区出血,视网膜上是否存在出血、渗出、瘢痕,周边部是否有视网膜裂孔或者视网膜变性,视神经是否存在萎缩等。
9、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主要用于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分级,为各种眼底病提供科学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
注意事项:(1)治疗当日患者需有家属陪同。(2)造影大约需要10-30分钟,造影过程中患者应密切配合,按医生要求固视,以便将您的眼底情况准确清晰的记录下来。(3)造影结束后,患者皮肤、小便呈黄色或黄绿色,此为正常现象,回去多喝温开水促进药物排泄,一般12-24小时内消失。此外,患者在检查结束后12-24小时内应避免强烈的太阳光照射。(4)荧光前常规行心电图、尿常规、空腹血糖及血压测量并做皮试。
10、视野检查:可定性和定量地快速测定因眼病或脑神经损伤导致的视野改变或缺损,如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11、视觉电生理检查:开展遗传性眼底病诊断,黄斑功能评价、视神经和视中枢功能的评价,并协助医学鉴定机构对视功能状态进行客观鉴定。
12、SUPRA 577矩阵激光:治疗各种常见眼底病变,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阻塞、中浆及周边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等。作用:(1)封闭视网膜裂孔,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2)光凝渗漏点,减少视网膜水肿。(3)光凝视网膜异常血管区,促进网膜出血及水肿的吸收,避免或减少新生血管生长,并促使其萎缩。
13、YAG激光:YAG激光用于治疗后发障、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虹膜打孔术)、瞳孔残膜、瞳孔膜闭等。
注意事项:(1)治疗当日患者需有家属陪同。(2)在进行虹膜周切时可能发生前房出血,术后应免剧烈运动、揉眼,出血可迅速吸收。(3)治疗后可能发生虹膜炎症,术后使用抗炎滴眼液点眼。(4)术后可能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若出现眼胀眼痛应尽快到医院就诊。(5)虹膜周切口有可能愈合,如有必要需再次切开。(6)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有可能导致人工晶体损伤。但一般人工晶体损伤引起的视力影响远较后发性白内障小。(8)术后一天、一周需到医院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