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考生:
我看见你书桌上垒起的试卷如沉默的山峦;我看见你凌晨三点钟依然亮着的台灯;我听见你因焦虑而微微颤抖的呼吸——在高考这场重要登山途中,你的紧张、疲惫、甚至偶尔的自我怀疑,都是如此真实而合理。
焦虑不是敌人,而是身体的警报信号——它提醒我们,该为心灵做一次深度维护了。

身体在“说话”:失眠辗转、胃部翻搅、心跳如鼓、手心冒汗……这些都是身体在说:“我感到压力了!”别责怪它,尝试温和回应:“我听见了,谢谢你提醒我。”
想法在“打转”:“万一考砸怎么办?”“复习不完了!”这些念头如不速之客,别急着对抗。试着轻轻告诉自己:“想法只是想法,并非事实。”为思绪做一次“安检”,筛掉那些过度灾难化的念头。
行为在“加速”:坐立不安、效率下降、反复检查?这是焦虑在行为上的表达。暂停一下,做个简单动作:把双手轻轻捂在小腹上,缓缓吸气4秒,屏息2秒,再长长呼气6秒——像轻轻抚平一张被揉皱的纸。

1. 即刻平静法:3分钟呼吸空间
暂停手中的一切,舒服坐稳。
感知当下:留意此刻身体感受(如椅子支撑感)、周围声音。
聚焦呼吸:将注意力温柔锚定在呼吸起伏上,想象气息如细流般缓缓流过一支无形吸管。
扩展觉察:将呼吸的觉察轻柔扩展至全身,感受身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感。思绪飘走时,再温和带回呼吸即可。
2. 高效休息术:正念小憩
哪怕只有5分钟,放下书本,拿起一颗普通葡萄干。
观察:用从未见过的眼光凝视它——颜色深浅?表面纹路?
触摸:指腹感受它的褶皱与温度。
闻嗅:是否有极淡的果香?
品尝:放入口中,先不咀嚼,感受它在舌尖的触感变化;缓慢咀嚼,体会味道的释放与质地变化。
这个微型练习,能快速切断焦虑循环,让大脑获得深度休整。
3. 日常能量管理:稳定你的状态“锚点”
微小仪式:每天清晨固定5分钟,可以是深呼吸、简单拉伸、或安静写下今日目标——在不确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感。
能量补给站:每学习45分钟,强制5分钟休息——远眺窗外绿树、喝口水、轻揉太阳穴。在手腕上松松戴一根橡皮筋,焦虑来袭时轻轻一弹,用微小刺痛感将你拉回当下。
身体动起来:傍晚15分钟散步或跳绳,让汗水带走压力荷尔蒙——运动是天然的“情绪稳定剂”。
做“稳定港湾”,不做“压力放大器”:
请克制“紧不紧张?”、“复习怎么样了?”的追问。
尝试说:“不管怎样,我们都在这里。” 或默默递上一杯温水。
无声胜有声:一个安稳陪伴的拥抱,有时胜过千言万语。
营造“平常”氛围:保持大致规律的作息与饮食,不必过度特殊化。考后请勿急切追问细节:“感觉难不难?”、“那道题答了没?” 请用“辛苦了,先好好休息一下”替代。
自我关照:你们的焦虑孩子能感知。家长也需找到自己的减压方式,保持自身情绪稳定,才能传递安定的力量。
高考是人生中一座值得尊重的高山,但请永远记住,人生是开阔的旷野,而非单一的轨道。每一份坚持都值得被珍视,每一个你都已在自己故事中留下了勇毅足迹。在这最后冲刺的日子,当压力再次袭来,请闭上眼睛,让呼吸如潮汐般自然涨落。感受脚下大地的支撑,如同时间本身一样恒久安稳。
我在这里,随时做你情绪的树洞与后盾。如需专业心理支持,医院心理咨询室始终为你敞开——你从来都不是孤身一人。山顶的风景,属于每一位认真攀登的人;而路途中的自己,同样值得你温柔相待。
心灵港湾·心理疏导全天候
免费为学子与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心理辅导提升考生心理韧性,一起轻松迎考!
咨询电话:汪医生 18970319809
杨医生 18270157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