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上饶加油干》 ——上饶市中心医院名医名科系列访谈④ | 心内科阮凤华主任:以使命护生命 予患者心希望

责任编辑:黄燕超 发布日期:2025-08-11 访问:

《健康上饶加油干》

——上饶市中心医院名医名科系列访谈

心内科阮凤华主任:以使命护生命 予患者心希望

上饶市中心医院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始建于1949年,是集医疗、护理、科研、教学、保健等为一体的老牌公立性综合医院,位于中心城区城东片区凤凰东大道101号,一期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按照1000张床位规模及配套设施建设。现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面托管。医院设有眼科、心血管科、神经医学科、骨科、高压氧科等优势学科,是饶城市民健康就医的新选择!

危急重患者抢救中,她冷静睿智;日常诊疗中,她谦和认真;教学工作中,她亲和耐心……她就是,上饶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阮凤华。从事临床诊疗工作近30年,阮凤华始终怀着对医疗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对患者的满腔热忱,用双手修补患者心上的“伤痛”,用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水平。

危急重患者抢救中,她冷静睿智;日常诊疗中,她谦和认真;教学工作中,她亲和耐心……她就是,上饶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阮凤华。从事临床诊疗工作近30年,阮凤华始终怀着对医疗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对患者的满腔热忱,用双手修补患者心上的“伤痛”,用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水平。

人物简介

 

阮凤华

上饶市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主任

专业方向/擅长领域:从事临床心血管内科医疗工作近30年,曾在上海中山医院学习及在上海瑞金医院心内科进修,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等疾病的诊治。

 

 

 

阮主任,您从医近三十年了,当初是什么让您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又是什么让您专注于心血管内科领域?

选择从医,源于我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震撼。九岁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我的同桌在一次体育课的追逐游戏中,突然口唇发、气喘不止,随即倒地不起。在场的老师和同学都束手无策,那种眼睁睁看着同伴生命流逝的绝望感,像刀一样刻在我心里。后来才知道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另一个记忆是在高中时,班上一位男同学在物理课上突然抽搐、口吐白沫(后来知道是癫痫发作)。令人痛心的是,两个月后,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两件事给我冲击极大。高考后,我就在想,如果我是医生,或许能帮到他们,至少能多一分希望。

至于专注心血管内科,也有两个关键的经历。早期我在大内科轮转,那时医院内科是综合性的。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1997年),我们参与抢救一位12岁的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当时简易呼吸球囊还未普及,情况危急,席主任带头口对口人工呼吸,我们配合心脏按压,硬是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后来他成功做了手术,如今已四十多岁,组建了家庭。他结婚后还曾拎着桂圆来给我拜年,那份感激和对“救命医生”的崇敬,让我深受触动。另一次,是抢救本院一位职工的老父亲。他冠心病急性发作,室颤,心电监护显示一条直线,我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成功复苏。家属常说是我这双手把他“按”回来的,老人家后来还多活了两年。这两次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心血管领域的救治,是真正能把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并且让他们恢复有质量的生活。这种“起死回生”并重获生命尊严的力量,让我最终锚定了心血管内科。

 

作为心内科医生,您每天都在和“心”打交道。在您看来,除了生理上的心脏,一位好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应该如何去理解和关怀患者的“心”

心脏不仅是生理器官,更是情感、意志和生命意义的象征。我们现在提倡“双心治疗”,但真正实践,远不止是口号。它要求我们在治疗心脏疾病的同时,必须关注患者作为一个完整人的情感需求、心理状态和生活体验。

我认为要做到几点:

1倾听:要听见那些未说出口的恐惧。比如患者说“胸闷”,我们要辨别这是心肌缺血引起的,还是焦虑带来的窒息感;抱怨“心慌心悸”,要区分是客观的心律失常,还是应激状态下的主观敏感。

2解释:用患者能理解的语言“翻译”医学。你不能只跟他说“ST段抬高”,他不懂这意味着什么。我会说:“现在的心电图显示,你的心脏在发出求救信号,提示我们需要立刻干预治疗。” 再比如,对坚决拒绝安装支架的老人,与其讲90%堵塞率,不如说:“装上这个支架,您就能继续去接孙子放学了。” 这样他更容易接受。

3、共情与锚定希望:在疾病的风暴中,医生要成为患者希望的锚点。要明确告知患者,术前的失眠是身体的预警,并非他脆弱或怕死。在病情波动时,提供具体的、可控的预期:“明天调整用药后,预计48小时内,你的胸闷和呼吸困难会减轻。” 这让患者有了对抗疾病的明确目标和信心。

4、赋能:帮助患者重新掌握生命的方向盘。对老年患者,目标可能是“能走着去菜市场买菜回来”;对年轻患者,则是“重返职场”。要让他们明白,患病不等于成为“废人”。

5、自省与心灵防护:医生也需要“心灵防护服”。面对危重患者沟通时的无力感,或复诊患者反复倾诉时的烦躁感,我们需要自省。我会看看墙上的锦旗,读读患者的感谢信或打油诗,唤醒职业价值感。同时,必须接受医学的有限性。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我们的目标不再是强行“治愈”,而是帮助他们完成“四道人生”——道谢、道歉、道爱、道别。这是对生命末期最深刻的疗愈,与肿瘤晚期关怀同理。真正的心内科大师,既要能在造影屏幕前解读血管的迷宫,也要能在患者含泪的叙述中听懂灵魂的颤音。

 

:您带教过无数学生和年轻医生,您认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心内科医生,最重要的品质和能力是什么?您最希望传承给年轻一代医者的核心精神或经验是什么?

在近30年的临床与带教生涯中,我始终坚信:技术能治病,但唯有医者之心能救人。培养新一代心内科医生,我最珍视以下核心品质和能力:

1、超越技术的核心品质:

敬畏未知:警惕“熟练”带来的傲慢,拥抱医学认知中的“灰度”。永远保持对未知的谦卑。

守护“笨功夫”:在追求效率的时代,不能丢掉基本功。听诊器不离身,它的“仪式感”是建立医患信任的第一步。认真书写病历,记录下“患者最关心的是什么?”这样的细节,才能捕捉病例中的“温度密码”。

2必须锤炼的关键能力:

急诊处置能力:心血管疾病瞬息万变,快速精准的判断和处置是基本功。

慢病管理能力: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长期、系统的管理至关重要。

医患沟通能力: 这是连接技术与疗效、连接医生与患者心灵的桥梁,其重要性不亚于专业技能。

3最渴望传承的“三大精神火种”:

探针精神:勇于向疾病的深处探究,向诊疗的暗处照亮。

“桥接者”使命: 致力于连接破碎的医疗环节。比如,成功抢救一位心梗患者后,不忘给首诊医生发条感谢信息;主动为经济困难患者寻找慈善基金;帮助不了解政策的患者办理慢性病手续。我们的责任是贯通患者生命线上的断点。

韧性生长力:在失败和压力中培育希望,将挫折转化为智慧。

给新一代的终极赠言:

年轻医生们,你们手中的导丝能开通阻塞的血管,而你们心中的“导丝”——那份对初心的忠诚、对痛苦的敏感、对平凡生命的敬畏——才能疏通生死之间的迷雾。永远记住:最珍贵的心电图,不是贴在患者胸前的那张纸,而是当患者紧紧握住你的手时,你掌心所感知到的生命律动。医道之光的真谛,不在于照亮医学史的星空,而在于温暖每一位平凡患者穿越疾病暗夜时的方寸之地。这正是心脏跳动,最磅礴的意义。

 

采访结束,阮凤华主任匆匆走向病房。走廊里,她的身影坚定而从容。近三十年的时光,沉淀下的是炉火纯青的医术,更是那份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与敬畏。她将童年刻骨铭心的震撼,转化为救治生命的磅礴动力;将临床中无数个惊心动魄的瞬间,淬炼成“双心治疗”的智慧结晶;更将“技术能治病,唯有医者之心能救人”的信念,作为最珍贵的火种,传递给一代又一代年轻医者。在阮凤华看来,心内科医生的使命,不仅是解读血管的迷宫,更是倾听灵魂的颤音,在生死之间架起温暖的桥梁。正如她所言,那份“当患者握住你的手时感知到的生命律动”,那“温暖每个平凡患者穿越疾病暗夜”的微光,正是医者之心跳动的,最磅礴的意义。这意义,在上饶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在阮凤华和她的团队手中,每天都在生动地书写着。


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血管内科是上饶市中心医院的临床重点科室,团队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家带领2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人员结构合理,现有专科医师10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生5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4名。全面平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心内科技术,门诊开设普通门诊、专家门诊、高血压病门诊及房颤门诊,长期有国内著名专家教授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知名专家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坐诊。病区设置床位52张,医疗设备齐全,拥有先进的DSA导管室、血管内超声仪、主动脉反搏泵、多导电生理仪、射频消融仪中央监护系统、心电一张网,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等。主要诊疗疾病有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病等。

下一条:《健康上饶加油干》 ——上饶市中心医院名医名科系列访谈③ | 神经外科揭新芳主任:探寻“神经密码”守护患者“生命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