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上饶加油干》——上饶市中心医院名医名科系列访谈9 | 普外科刘爱连主任:手探玄微,眼观寰宇,心守方寸

责任编辑:黄燕超 发布日期:2025-09-15 访问:

上饶市中心医院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始建于1949年,是集医疗、护理、科研、教学、保健等为一体的老牌公立性综合医院,位于中心城区城东片区凤凰东大道101号,一期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按照1000张床位规模及配套设施建设。现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面托管。医院设有眼科、心血管科、神经医学科、骨科、高压氧科等优势学科,是饶城市民健康就医的新选择!

在医院的手术室里,无影灯下,有这样一位医者,他以精湛的医术、沉稳的决断和温暖的仁心,守护着患者的健康。他就是上饶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刘爱连。今天,我们对他进行了专访,聆听他的医者之路,感受他对医学的执着与热忱。


个人简介

刘爱连

上饶市中心医院 

普外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擅长诊治:肝胆胰,胃肠,肛门及疝等疾病的微创治疗。

江西省医学会肝胆胰分会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普外腹腔镜分会常委,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普外精准医学分会常委,江西省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西省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委员 

 
访谈环节

1、问:在您看来,一名优秀的普外科医生,最重要的品质是哪些?是沉稳的手、敏锐的眼,还是仁爱的心?

刘爱连医生:您提到的“沉稳的手、敏锐的眼、仁爱的心”都非常重要,这三者构成了一个优秀外科医生的核心三角,缺一不可。

但如果非要选择一个最重要”的品质,我认为是 “仁爱的心”。

“仁爱的心”是根基和方向盘。 它决定了我们为什么而拿起手术刀。技术可以磨练,经验可以积累,但如果没有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共情,那么再高超的技术也只是一门冰冷的工艺。这颗“仁爱之心”会驱动我们去做最有利于患者的决策,而不是最简单或最能展示技术的决策。它让我们在手术台前保持谦卑,在沟通时充满耐心,始终将患者的安危和福祉放在首位。

“沉稳的手”是基石。 它代表了精湛的技术、稳定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是解决病痛的直接工具,是安全开展治疗的保障。

“敏锐的眼”是核心能力。 它不仅是术中敏锐的观察力,更是在术前精准的诊断能力、对疾病发展趋势的判断力以及对于治疗方案的决策力。

所以,是“仁爱的心”赋予了“沉稳的手”和“敏锐的眼”以灵魂和方向。三者结合,才是一名能令患者托付生命、值得信赖的优秀外科医生。

 

2、问:普外科正在不断细分(如胃肠外科、甲乳外科、肝胆外科)。您如何看待这种“专科化”趋势?它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刘爱连医生:专科化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知识爆炸和技术进步的体现,其积极意义是主流的。

· 积极方面

1. 深化专业深度:使医生能够在某个特定领域投入全部精力,成为该领域的真正专家,推动诊疗技术走向精尖化。比如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等微创技术在细分领域的发展速度远超传统普外。

2. 提升诊疗质量:专病专治有助于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路径,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生存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3. 加速科研创新:研究领域越聚焦,越容易在某一点上实现突破,催生新的理论和技术。

· 带来的新挑战与要求:

1. 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培养“开刀匠”。未来的专科大家,必须在“专深”和“广博”之间找到平衡。我们强调“先全后专”:医生必须拥有扎实的大普外基础(急救、创伤、感染处理等),然后再进入亚专业发展。否则,会变成“管状视野”的医生,遇到复杂情况或跨系统疾病时束手无策。

2. 强化学科协作:专科化不等于画地为牢。相反,它要求我们建立更强的MDT(多学科诊疗)模式。比如一个盆腔肿瘤患者,可能需要胃肠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的专家共同制定方案。专科化对专家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全局观提出了更高要求。

3. 重塑科室架构:医院和科室管理层需要思考如何既鼓励专科化发展,又能保持团队的整体性和协作性,避免资源碎片化。

总之,我们要拥抱专科化带来的精准与高效,但必须时刻警惕其可能带来的思维局限,始终坚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医学观。

 

3、问:您的科室目前主要的科研方向和临床重点是什么?您希望在哪方面实现突破?

刘爱连医生:我们科室的临床和科研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

· 临床重点:目前主要集中在 “微创与精准外科” 和 “肿瘤综合治疗的优化” 两大领域。

1. 微创与精准外科: 全面普及和深化腹腔镜技术。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能做”,更是要“做精、做优”,追求更小的创伤、更快的康复和更好的功能保护。例如,在胃肠领域,我们重点开展全腹腔镜下的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包括NOSES等术式);在甲乳领域,致力于乳腺肿瘤的微创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美学研究。

2. 肿瘤综合治疗(MDT): 我们将MDT作为标准诊疗流程。对于每一位中晚期肿瘤患者,都会联合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制定个体化的新辅助/辅助治疗方案、手术时机和术后管理策略,目标是最大化地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和远期生存率。

· 科研方向:紧密围绕临床重点展开。

 外科技术革新:研究如何优化手术流程、降低手术并发症、建立更科学的手术质量评估体系。

· 希望实现的突破: 

建立一支专业守护“生命通路”的团队

专注精准治疗、微创手术与快速康复

提供覆盖预防、手术、康复全过程的一站式诊疗服务

 

与刘主任的交流,仿佛进行了一场穿越无影灯下的对话。我们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位资深外科专家基于数二十年临床经验的深刻洞察,更是一位科室带头人对学科未来的深邃思考。他心中那份对生命的敬畏、对医术的极致追求、以及对后辈人才的殷切期望,清晰地勾勒出一位优秀医者与学科领路人的形象。

 

在医学专科化发展的浪潮中,刘主任和他的团队既专注于深耕脚下的“专科”土壤,力求在科研与临床的某个领域实现关键突破;更不忘仰望星空,牢记医学最终服务于人的“全科”初心。我们相信,怀着这样一颗仁爱、沉稳又敏锐的“医者之心”,他们必将推动普外科事业不断向前,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

 

下一条:《健康上饶加油干》——上饶市中心医院名医名科系列访谈8 | 儿童保健科汪娟主任:孩子成长星河中不熄的渔火